top of page

感想

吳庭毅

賴奕彣

    最初找曾淑芬教授面談時,教授有提到我或許能往「數據分析、資料分析」這個領域發展,當時也還不確定研究方向,只能不斷找教授討論並大量閱讀文獻,希望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議題。後來在教授耐心的引導下,逐漸確立以「文化幣政策」為主題。
    學期初時常擔心專題無法如期完成,但教授總是鼓勵我們照著步驟一步步做。隨著量化研究課程的進行,從文獻整理、問卷設計到資料分析,反覆與教授討論與修正,逐漸有了研究結果,也更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。
    這次專題中,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「讓數據說話」。大二的統計學課程中,都是教基本的計算與公式,難以理解數值背後的涵義,但透過這次的專題,我第一次使用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,從處理資料、描述統計、迴歸分析,到分析結果與結論,讓我可以從過去課堂上學到的統計知識應用到研究的實務方面。

    這是我第一次做量化研究,從問卷設計、整理資料到跑出最終的多元迴歸模型,以前在課堂上聽教授講 p 值、Beta 係數、R² 時,總覺得這些名詞離生活很遠;直到這次親手把 172 多筆文化幣資料丟進 JASP並分析,過程雖然跌跌撞撞,卻讓我真正體會到統計學原來是這樣運用的。最讓我驚訝的是原本以為政府補貼(政策動機)會是最大推手,結果社會影響(β = 0.324***)完勝。

    跑模型、畫圖、解釋變數、檢查邏輯回歸,整體雖然累但很有成就感,還有一個收穫是學習到團隊合作,也感謝我的組員的包容與付出和教授的專業與耐心。

bottom of page